冀中烈士陵园里的守望-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10/11

11:0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冀中烈士陵园里的守望

2024-10-11 11:05: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1版 人文漫笔

  ▲于金盼在整理清扫冀中烈士陵园。资料图

  郭华

  初秋,我来到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的冀中烈士陵园。与市区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宁静。

  冀中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于金盼在门口等我。

  这是我三年当中第四次来陵园。第一次是因为陵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陵园的稿子,我由此结识了于金盼。虽然他比我年轻,但我仍然习惯叫他老于。那一次我们首先来到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他亲自为我讲解。看得出他非常熟悉展览陈列的内容,而且每一句话都传递着深深的感情。后来才知道,当时他已经为前来祭奠、瞻仰的干部群众讲解1700余次。

  老于当兵出身,1996年转业到河间市民政局,2003年到烈士陵园管委会工作,已经在陵园坚守了20多年。

  来陵园工作的第一天,下班时同事们都走了,老于一个人来到陵园东部的墓区。3月初的冀中平原依旧春寒料峭,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染成了血一样的颜色。他脚步缓慢凝重地从一座座烈士墓旁走过,最后干脆坐在了墓区的路沿上,凝望着墓碑出神。冀中烈士陵园是在原河间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的,老于想起当初河北省民政厅向民政部呈报的《关于将河间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的请示》,请示中说:“近几年来,程子华、杨成武多次提出要求建设冀中烈士陵园问题,并提议在河间兴建,最近杨成武同志又催促此事。”这些在冀中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名字,老于从小耳熟能详,他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努力了解冀中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和陵园中安葬的每一位烈士的情况。八路军南进支队三十二团政委赵通三烈士是深泽县人,有一次深泽县有关部门的领导来陵园瞻仰,看到赵通三事迹的介绍,随口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进冀中时,赵通三就是贺龙和吕正操见面的联络员。于金盼记在心里,经过核实无误后,在讲述赵通三烈士的事迹时,又增加了这一重要内容,让烈士的形象更加丰满。2016年9月,曾经在冀中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们来到河间缅怀先辈,老于将他们在不同场合讲述的父辈事迹认真记录下来,并通过这个机会收集到有关冀中抗战的事件、人物、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文章300余篇。

  一年清明节,老于为中小学生作讲解,当讲到卢沟桥事变时,一个小女孩举手问:“老师,卢沟桥既不在边疆,又不是国界,还不跟日本相邻,为什么他们会在这儿挑起中日战争呢?”面对这一提问,老于当时没有回答出来,心中惭愧无比。讲解结束后,他立即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准确地还原了历史背景,并将相关内容增加到讲解中。这件事也使老于得到深刻启示,要想把先烈精神宣传好,传承好,自己首先要学习好。不能仅仅满足于熟悉陵园中所有烈士的事迹,还要熟悉冀中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如今的老于,阅读了多少相关图书资料,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和河间市另一位热心研究冀中地区红色文化的孙正开老师,共同挖掘、整理,完成《冀中抗日斗争史料文集》初稿,共120万字。

  为了让冀中烈士陵园陈列的内容更加丰富,老于处处留心。陵园为了方便群众祭奠,决定把无名烈士们合葬到一起,并为此精心设计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在迁移烈士墓的过程中,老于怀着崇敬的心情,关注每一个细节,发现了许多被黄土掩埋的故事。在其中一个无名烈士的墓穴里,居然有两具遗骸,一具没有头骨,一具没有双腿。最令人哽咽的是,墓穴中有一块青砖,砖上刻着三个字:亲兄弟!为什么兄弟两人同时牺牲,又为什么一个没有头骨,一个没有双腿?虽然原委至今未能考察清楚,但这对亲兄弟肯定经历了残酷的战斗,牺牲得十分悲壮。老于在震撼之余,牢牢地记住了这件事。每当有人来瞻仰无名烈士墓,他都动情地讲述246座墓中埋葬了247名烈士的故事,许多瞻仰者听得热泪盈眶。

  我这次来冀中烈士陵园,是因为有一篇文章涉及两位烈士,来找老于核对他们牺牲时的准确职务。在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老于说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了,你一定要去看看。我们并肩走进展室,我发现内容确实丰富了许多。其中第一部分增加最多的是冀中地区党组织发展的内容,包括诞生于安平县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保定“二师学潮”,都有了详细介绍。老于说,冀中能够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在全民族抗战中做出卓越贡献,根本的原因,还是共产党在冀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河间历史悠久,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王安石的诗《河间》,开头便是“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这里说的贤王就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那个因为在河间复兴儒家文化而被《汉书》称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人。在这厚重的历史文化堆积之上,作为彰显红色文化的冀中烈士陵园,既与传统文化相互辉映,又独具光彩。自陵园开放以来,已接待社会各界群众超过百万人次。他们来陵园瞻仰、祭奠,感受什么是血与火的年代,什么是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老于的资历和能力,在河间有口皆碑。他完全可以调换一个更加舒适的单位,但是他甘于年复一年在烈士陵园守望着那一座座墓碑。20多个除夕夜,老于都是在陵园度过的。每一次他都告诉家人是到陵园值班,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要陪着烈士们过年。

  当年栽下的柏树已经蔚然成林,郁郁葱葱,白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20多年来,陵园的设施不断完善,陈列内容不断丰富。烈士纪念馆的说明文字由原来的不足3万字增加到近10万字,展线由原来的不足百米延长到近300米,图片由原来的200张增加到500余张。冀中抗战的壮烈场面和冀中军民为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精神,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示。老于也在一次次搜集整理革命史料和为群众讲解的过程中,汲取着先烈们的浩然正气,净化和升华着自己的灵魂。第一次见到老于的时候,他刚刚荣获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我说:“得到这个称号不容易。”他指了指院子里那一排排墓碑说:“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容易多了。”后来见到老于,他已经是“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我说:“你又有新的荣誉了。”他依旧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我只不过是尽职尽责地工作,长眠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烈士陵园,冀中,老于,河间,内容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